电路板及电子元件火灾危险性研究
0引言
电路板[1]是现代家用电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件,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智能家居概念的提出,电路板作为无线通信、智能控制、交直变换[2-4]等的主要载体,更为广泛地应用到家用电器中。家庭中常见的笔记本、电视、空调等电器设备内部均由电路板进行控制。由于电路板内部铜箔、焊盘和电子元件在工作时均存在电压和电流,如果电路板设计不合理以及电子元件内部存在缺陷等,极易引发局部过热及电弧,部分电子元件甚至发生爆炸燃烧,进而引发电气设备火灾。
现阶段针对电气故障引发火灾的研究主要集中于220 V交流电气线路[5],对电路板的火灾危险性研究尚不够深入,主要集中在单一电子元件。张颖等[6-7]研究了金属膜电阻和电容的火灾危险性,以及铝电解电容火灾危险性和痕迹特征。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,笔者介绍现阶段各类典型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,分析各类电子元件的火灾危险性,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电路板火灾隐患,为预防电路板火灾事故提供依据。
1电子元件火灾危险性
在电路板中电阻器、电容器、电感器、晶体管等应用最为广泛,以下针对上述电子元件进行分析。
1.1 电阻器
电阻器是在电路中产生阻碍电流作用的元件,在电路板中金属膜电阻迄今为止应用较为广泛,如图1所示。金属膜电阻是采用高温真空镀膜技术,将镍铬或类似的合金紧密附在瓷棒表面形成皮膜,经过切割调试阻值,以达到最终要求的精密阻值,然后加适当接头切割,并在其表面涂上环氧树脂密封保护而成。根据金属膜电阻的工作原理和材质,其火灾危险主要为高温过热和击穿电弧。
高温过热主要是由于在电阻选型过程中,电阻额定功率选择较小或者电路中长期处于过负载运行,根据焦耳定律,导致电阻自身产生的热量较大,造成局部高温过热。击穿电弧主要是由于电阻两端实际电压远远超过电阻本身的耐压值,击穿电阻产生放电电弧。
图1金属膜电阻
1.2 电容器
电容器是一种容纳电荷的器件,在电子领域应用广泛,主要用于电路中的隔直通交、耦合、旁路、滤波、调谐回路、能量转换、控制等方面。根据电容的容量、材质以及制作工艺可将电容分为铝电解电容、钽电解电容、陶瓷电容等,如图2~图4所示。以铝电解电容为例,电容内部结构主要为正极铝箔、负极(浸润电解液的纸)、正负极引线。不同类型的电容运用到不同电路板中,是电路板中不可或缺的电子元件。相较于电阻,电容是一种储能型元件,在通电情况下存储部分电能(存储电能的大小由自身容量及电压决定)。同时,一般电容的接线需区分正负极(独石电容、陶瓷电容等无极性,无需区分正负极),因此,电容的火灾危险性较大。
图2铝电解电容
图3钽电解电容
图4陶瓷电容
电解电容一般不会直接烧毁,产生火灾危险的主要故障是爆炸和放电,一般情况下两种故障是继发形成的。引发故障主要是因为纹波电流过大导致电容温度升高,温度升高以后电容内部压力增大,内部压力超过安全值时会把防爆阀冲开,电解液流出,电解液能导电,遇到高压会形成电流甚至放电。电容只有在发热内部压力突然增大时才会爆炸烧毁(有防爆阀的电容,防爆阀会撑开漏液,不会爆炸),电容短路放电的时间很短,短时间的短路电流导致的热量不足以让电容发热爆炸。在高电压的作用下,电容先鼓肚,最后爆裂燃烧,因为电容击穿,整流桥过电流、烧损,历时小于10 s。
电容器因故障损坏进而发生爆炸的主要原因是:(1)由于制造质量差等原因,电容器的内部元件击穿。(2)由于套管密封不良而进入潮气,降低了绝缘电阻;由于渗、漏油,油面下降,导致对外壳放电或元件击穿。(3)内部游离和鼓肚。当电容器内部产生电晕、击穿放电和严重游离时,电容器在过电压作用下,会产生一系列物理、化学、电气效应,加速绝缘老化、分解而产生气体,形成恶性循环,以致箱壳压力增大,造成箱壁外鼓进而导致爆炸。(4)绝缘损坏,尤其是高压侧引出线制造工艺不良、边缘不平、有毛刺或严重变折时,尖端容易产生电晕,电晕使油分解、箱壳膨胀、油面下降而造成元件击穿。此外,在封盖时如果转角处烧焊时间过长,破坏了内部绝缘,降低了击穿电压,也易导致电容器损坏,进而引起爆炸事故。(5)当进行带电合闸时,在合闸的瞬间,电压极性可能与电容器残留电荷的极性相反,因而引起爆炸。(6)通风不良、温升过高、严重过电压和电压谐波分量大,也会引起爆炸。
文章来源:《电子元件与材料》 网址: http://www.dzyjyclzz.cn/qikandaodu/2021/0203/431.html
上一篇:改进的差分进化算法在印刷电路板热设计中的应
下一篇:假手机引发的“失踪”追问